母乳喂養是指用母親的乳汁喂養嬰兒的方式。研究顯示,用母乳喂養的嬰兒發展更為健康,效果包括增強免疫力、提升智力、減少嬰兒猝死癥的發生、減少兒童期肥胖、減少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等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母乳喂養對健康有益,對此付諸于實踐的建議也在持續增加。目前,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母乳喂養可以降低兒童的死亡率,它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可以延續到成人期。以人口基礎而論,出生后最初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是建議的喂養嬰兒方式,接著以持續母乳喂養并添加適當的補充食品的方式進行喂養,直至2歲或更長。為了使母親們能夠實行和堅持在最初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個小時里就開始母乳喂養。
乙肝媽媽可以進行母乳喂養。據研究表明,乙肝媽媽母乳喂養與人工喂養的嬰兒發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當。即使媽媽患有“大三陽”、“小三陽”,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寶寶出生24小時內已經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養對于寶寶來說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陽”的媽媽哺乳前,洗凈雙手,避免口對口地給寶寶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嬰兒口內有潰瘍,則不能進行母乳喂養。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據統計,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約3.5億,其中我國約占1.2億。而且在我國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過母嬰傳播引起,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乙肝媽媽不能母乳喂養寶寶。但是我們知道,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營養食品和飲料,含有嬰兒4-6月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要素,并適合嬰兒腸胃的消化和吸收。
1、母親血清病毒載量較高,且處于疾病活動期時不宜母乳。
2、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如果嬰兒口腔、咽喉、食道、胃腸黏膜等處有破損、潰瘍,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會由此進入血液循環,并可能誘發乙肝病毒感染。
3、母親乳頭破裂者也應暫時停止母乳喂養。
4、正在接受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的母親,由于藥物能從乳汁中排泄,因此不能母乳。
需要指出的是HBVDNA陽性母親畢竟體內存在病毒復制,應盡量減少和嬰兒身體上的過多接觸,媽媽自己用的洗漱用品,餐具要勤消毒,并且保證與嬰兒的用品絕對隔離,以減少嬰兒傳染的幾率。
堅持母乳喂養的前提應該是媽媽的身體健康,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媽媽就應該暫時或完全停止母乳喂養。
1、媽媽患有嚴重傳染病時不能喂母乳,以防傳染給寶寶。如媽媽患有肝炎、肺炎等疾病時,就必須停止母乳喂養。
2、媽媽感冒發燒不得不服用藥物時,可等病愈停藥后再喂。但應注意每天按喂哺時間把奶擠出,保證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擠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給寶寶吃,以免其中的藥物成份給寶寶帶來不良影響。
3、患有消耗性疾病,如心臟病、腎病、糖尿病的媽媽,可根據醫生的診斷決定是否可以授乳。一般情況下,能夠分娩的媽媽就能夠哺乳,但更要注意營養和休息,根據身體情況適當縮短母乳喂養的時間,盡量堅持到寶寶四個月以后為宜。
4、媽媽患有嚴重乳頭皸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時,應暫停母乳喂養,及時治療,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擠出,用滴管或勺子喂哺寶寶,盡量不用奶瓶,以避免寶寶產生乳頭錯覺,也可以試用仿照媽媽乳頭形狀制作的仿生奶嘴,如果寶寶能用奶嘴吃奶,也不會因此拒絕母乳,這是最理想的。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