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的口腔不需要特別清洗。因為寶寶還沒長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喂奶后口腔黏膜上殘留一些乳汁,也可通過唾液達到沖洗的作用。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后,媽媽最好再給寶寶喝少量溫開水,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滯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
1、當孩子第一顆牙齒萌出后,家長就要用指套式牙刷,以輕柔、簡短的來回動作清洗幼兒牙齒。每天最少做兩次,一次在早餐后,另一次在睡覺前。若能在幼兒每次吃東西后就清潔牙齒,當然更理想,這樣可使孩子盡早地樹立起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注意事項:一般在牙齒和牙床交界處及兩顆牙齒之間的區域,特別容易積存黃色乳酪狀粘性物,它是由食物殘屑和細菌堆積而成,一般稱它為牙垢。它很柔軟,只要稍微擦拭就可以清除掉。要仔細地除去它,要不然很容易從那兒開始蛀牙。
在擦拭嬰兒牙齒時,請不要用牙膏,并要注意上顎乳臼齒的外側和下顎乳臼齒的內側面、上下乳臼齒的咬合面是否徹底擦拭干凈。伴隨著更多的牙齒萌出,牙縫間的清潔則需要使用牙線。
2、到兩歲半左右,幼兒全口乳牙長齊后,就要開始教幼兒刷牙。
首先,要為幼兒選擇合適的牙刷。由于孩子的手和嘴與成人不同,需要使用刷毛柔軟、刷頭小巧的兒童牙刷,這樣才能更好地清潔牙齒、保護牙齦。
其次,要選用合適的牙膏。一般孩子的牙齒出齊后才可以使用牙膏,這樣可以防止孩子誤吞牙膏。使用牙膏時,必須使用含氟素的牙膏。同時,牙膏的份量應大約為一粒青豆大小,避免寶寶不能把過多的牙膏清洗干凈??蛇x用兒童牙膏,因為兒童牙膏的配方是針對兒童的,而且兒童牙膏通常都有水果香味,可以提高小孩的刷牙興趣。
首先說說什么是“馬牙”。胎兒在6周時,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組織,叫牙板。而牙胚則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脫離牙板生長牙齒,斷離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時這些斷離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鎖骨內,有的被排出而出現在牙床黏膜上,即為“馬牙”。當寶寶出“馬牙”時,最好咨詢醫生,家長不要擅自處理。
禁忌一:挑“馬牙”
有些父母采用不潔的針去挑刺“馬牙”,結果常引起口腔感染,甚至并發新生兒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全身疾病,威脅新生兒健康和生命。
禁忌二:擦拭口腔
由于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如果用不潔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增生。
孩子不會說話,如果不舒服只能用哭來表達,而做父母的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哭聲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孩子有應該喝奶但不喝的情況,只是一味的哭,父母就要看孩子是否有了口腔疾病的發生,自己不能分辨就一定找兒科醫生給予診斷,找出原因,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嬰兒口腔疾病護理作為寶寶護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們應該首先了解到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皮膚粘膜的屏障功能也差,常因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引起口腔粘膜糜爛、損傷而致病,因此我們要注意做好寶寶口腔疾病護理。
嬰兒口腔疾病常見類型
鵝口瘡:
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此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關,此外菌群失調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長期濫用抗菌素)。其表現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可有一處或多處同時發病。這些白膜可以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部位,常見于上下唇內側,頰粘膜、舌面、牙齦、軟硬腭上,有時也能波及到咽部。開始為乳白色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邊不紅。不易擦去,若強行擦拭后局部潮紅,可有溢血。一般無全身癥狀,重者可出現食欲低下、拒奶、哭鬧不安、低熱、呼吸困難等。
口腔疾病護理要點:
1、一般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積較大時,可用制霉菌素10萬u加水1-2ml涂患處,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
3、孩子生病時應正規使用抗菌素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4、對于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乃至血液的嚴重病兒必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皰疹性口炎:
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易罹患。起病時可有38℃-40℃的發熱,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現小水皰,可為單個,也可成簇。小水皰破潰后形成很淺的潰瘍,上面有黃白色膜樣滲出物,周圍有紅暈?;純撼S芯植刻弁窗榱飨眩瑹┰昕摁[、拒食吐奶等表現。本病終年可以發生,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具傳染性,可在托幼機構群體發病。若不經治療,經過l-2周會自愈,但容易復發,反復發作者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口腔疾病護理要點:
1、急性期多為對癥處理,如退熱、鎮靜,局部可用皰疹凈(研細涂之)或中藥錫類散。
2、保持口腔清潔,勤喂水,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以減少刺激。
3、應補充微量元素鋅,可起到預防復發的作用。
1、新生兒期的口腔護理
(1)整個新生兒期(初生至28天),應喂寶寶喝少量溫開水,以清洗口腔。
(2)無論母乳或人工喂養,每次吃完奶,要養成喝少量白開水的習慣,尤其是寶寶發燒、感冒時,更應勤喂溫開水。
(3)人工喂養的寶寶,如果吸奶速度較慢或者吃吃停停時,媽媽不能用橡皮奶頭去頂寶寶的口腔黏膜,催促寶寶吸吮,這樣頻繁操作,容易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4)嚴格保持奶頭、奶具的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保持乳頭的清潔很重要,每次哺乳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試乳頭的毛巾要先用熱水消毒。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再使用。
(5)沖調的奶粉溫度要適當,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試一下溫度。如果奶溫較高,很容易燙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2、長乳牙前的口腔護理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6個月就會開始長牙(也有更早的),并會伴隨一些不適癥狀,如牙齦腫脹、發燒、疼痛等,媽媽就要學會判斷寶寶長牙的不適癥狀,并正確護理。
給寶寶做口腔護理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先讓寶寶側臥位,用小毛巾或圍嘴袋圍在他的頜下,以防止護理時沾濕衣服;同時準備好消毒過的筷子、棉簽、淡鹽水和溫開水,媽媽用肥皂和流動水洗凈雙手。待準備好一切再開始護理。
護理時,先用棉簽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擦寶寶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張口不合作的寶寶,爸媽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小兒的兩頰,使其張口,必要時也可用勺子柄或筷子幫助撐開口腔,但一定不能用力過猛,會傷著孩子。擦洗時應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潔衛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臟污染。擦洗一個部位要更換一個棉簽,同時棉簽上不要蘸過多的液體,以防止寶寶將液體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險。
口腔護理后,用小毛巾把寶寶嘴角擦干凈。口唇有干裂的可涂消毒過的干凈植物油;口腔潰瘍者可涂金霉素魚肝油;鵝口瘡可涂制霉菌素甘油,或根據需要遵醫囑涂其他藥物。
3、長牙后的口腔護理
1歲以內的寶寶,剛長出乳牙時,用指套牙刷或紗布蘸上溫開水,輕輕擦拭乳牙和牙床。牙齒清潔也要有規律地進行,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喂完最后一次奶后要一次,以免奶液長期留在口中,容易導致齲齒。1歲以后,要選擇嬰幼兒專用的牙刷和牙膏組合。
1.勤喂溫開水。
孩子無論是母乳喂養的還是人工喂養的,在給孩子喂奶后,或喂奶過程中,均應養成有規律的飲水習慣。尤其是當寶寶生病發燒、感染時,更應勤喂溫開水,這樣不僅可去除口內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細菌的發酵產生異味,也有利于體內循環,防止便秘的發生。
2.母乳的媽媽要嚴格保持乳頭的衛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證奶具的衛生。
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媽媽在喂哺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干凈并高溫消毒后才能給寶寶使用。測奶液溫度時,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父母們還要知道一點,不要過分的親吻寶寶的嘴,否則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疾病。
3.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
寶寶有很強的依賴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歡含著奶嘴入睡,而父母也為了安撫寶寶,也喜歡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這種錯誤方式是造成寶寶奶瓶齲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讓寶寶含空奶嘴入睡,這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的唾液分泌,還會對寶寶日后牙齒的生長造成影響。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