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肌力下降、消瘦、體重偏輕
體重不增是最早出現的癥狀,隨即體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為軀干、臀部、四肢、最后為面頰部; 腹部皮下脂肪層是判斷營養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病程的進展各種臨床癥狀也逐步加重,初起僅體重減、輕皮下脂肪變薄、皮膚干燥,但身高無影響,精神狀態正常;繼之,體重和皮下脂肪進一步減少,身高停止增長,皮膚干燥、蒼白、肌肉松弛;病情進一步加劇時體重明顯減輕,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狀若老人,身高明顯低于同齡兒,皮膚蒼白、干燥、無彈性、肌肉萎縮、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食欲低下,常腹瀉、便秘交替、部分小兒可因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而出現浮腫。
以能量供應不足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質供應不足為主的水腫型,介于兩者之間的消瘦-水腫型。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病因:
1.喂養或飲食不當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必須供給足夠的營養物質,尤其是優質蛋白,才能滿足需要,如果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即可致病。
2.疾病誘發
最常見者為消化系統疾病或先天畸形,如嬰幼兒腹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唇裂、腭裂等,急、慢性傳染病,腸道寄生蟲病,長期發熱,惡性腫瘤,先天不足或生理功能低下(早產、雙胎)等均可引起營養不良。
要及早發現輕癥,防止其發展為重癥,其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調整飲食、促進消化和治療合并癥。
(1)去除病因 應查明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迅速改進喂養方法。
(2)調整飲食及補充營養物質 應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對食物耐受情況逐漸高速飲食,不宜操之過急,尤其對于中、重度患兒,熱量和營養物質供給應由低到高,逐漸增加,否則引起消化紊亂反而加重病情。
(3)促進消化
(4)處理并發癥 如腹瀉所致的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酸中毒、休克,自發性低血糖各種繼發感染,維生素A缺乏癥所致的眼部損害等。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并發癥體重減輕、皮下脂肪變薄、皮膚干燥,但身高無影響,精神狀態正常;繼之,體重和皮下脂肪進一步減少,身高停止增長,皮膚干燥、蒼白、肌肉松弛;病情進一步加劇時體重明顯減輕,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狀若老人,身高明顯低于同齡兒,皮膚蒼白、干燥、無彈性、肌肉萎縮、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食欲低下,常腹瀉、便秘交替、部分小兒可因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而出現浮腫。
1、 應加強衛生營養的普及教育,尤其注意孕婦、乳母、嬰兒、兒童的合理營養,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2、 最重要的治療是攝入均衡飲食,保證足夠的營養,補充B族維生素。如頻繁嘔吐或胃腸道并發癥不能進食,應給予腸道外營養,經肌內或靜脈給予足夠的維生素。
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食療方
1.豬腎1對、黑豆500克。豬腎洗凈,除去筋膜,和黑豆加水同煮,至黑豆熟而不爛;然后,將黑豆取出曬干,大火微炒。每日食用豬腎和黑豆30~60克,半個月至1個月為一療程。豬腎和黑豆中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同時食用,可達到氨基酸的互補作用,以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2.豬脾豬肚粥。豬脾、豬肚各100~150克,大米200~300克。將豬脾、豬肚切成小塊,與大米共同加水煮粥,熟后食用時加醬調制。
3.牛肉粥。鮮牛肉50克、糯米100克。牛肉洗凈切成丁,與糯米人砂鍋,加水煮粥,待肉爛粥熟后,加鹽、蔥、姜、油等少許,再煮2~3分鐘即可食用。
二、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宜食用:
1、宜吃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腎、蛋黃、豆制品以及大棗、綠葉菜、芝麻醬等。
2、肉蛋奶的選擇: 牛肉、雞肉、魚肉、動物肝臟、蛋類、奶類及其制品等。
3、蔬菜的選擇:胡蘿卜、番茄、西蘭花、筍、芥蘭、菠菜、豌豆苗、苜蓿、薺菜、木耳菜、黃花菜、小白菜、蘑菇、空心菜等。
4、水果的選擇:桑椹、芒果、橘、柑、龍眼肉、蘋果、紅棗等。
三、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忌食用:
1、少吃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食物亦不宜過甜過咸及過冷過熱。
2、忌過多食用深加工及燒烤、快餐類食品。
3、戒煙戒酒、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