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讓其更積極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應該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用正確的心態來教育、引導孩子。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認為孩子需要進行特長教育,而且年齡越早越好,而且有的孩子還不止報一個班,如此大的壓力讓父母和孩子都苦不堪言。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應該考慮: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特長教育?
其實,“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殷切期望,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是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把一些興趣、特長強加到孩子身上,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和時間,那就不妥當了。作為父母,應該走出特長教育的誤區,以正確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
首先,貪多跟風。
一些家長總是盲目的讓孩子多學東西,感覺多學東西總是沒壞處,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學美術,周六學英語,周末學奧數,弄的孩子焦頭爛額不堪重負,現在的孩子們一個個比大人還忙,孩子們在學校有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和學習任務,放學后或者周末還有家長們布置的特長班任務,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報班太多容易讓孩子們精力分散,不能專注于一項,最終都是半途而廢。
其次,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意愿。
有些學習班都是家長一廂情愿報的,根本考慮孩子是否喜歡或者適合。進特長班學習,對于許多孩子來說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不少孩子對究竟該學什么好、自己是否適合進行特長教育等問題都心中無數,報名參加特長班的學習完全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如此,若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這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倒會阻礙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展。
最后,方法不當。
特長教育對孩子來說,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明天也許就不再喜歡了。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對學習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而是采取強迫壓制的辦法逼著孩子去學,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正好應驗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
由興趣出發。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事半功倍的去學。
制定合適的目標。不盲目制定目標,更不可制定過高的目標。要難度適中,循序漸進。
選擇得當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家寶寶的方法,激發寶寶學習的熱情,讓寶寶樂于接受新內容的學習。
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遇到困難家長跟孩子一起解決,不輕易放棄。
教育固然重要,更要選對方法,特長教育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從2歲起開發潛能
在寶寶2歲左右時就應該擴展他的眼界,在認知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濟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喬蓮蓉主任認為,孩子2歲以前主要是針對媽媽的培訓,而2歲以后則應該讓孩子走出家門,跟媽媽參加親子互動等活動,開發孩子的潛能,尤其是在孩子的口語表達、肢體協調、樂感、節奏感、表現能力等方面進行開發,培養孩子的興趣。她說,老師、媽媽可以共同發現孩子的興趣傾向,老師可以從專業的角度,而家長則可以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轉移來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有些孩子聽到音樂就很興奮,節奏感很好,有些孩子拿起筆就要畫畫,喜歡按自己的想象搭配各種色彩,這些都是孩子興趣的表現。
別期望孩子成藝術家
專家認為,4歲左右的孩子才能開始適當學習一些特長。大眾華澳幼兒園的楊春梅園長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應該開始從孩子無意識展現的一些愛好中為孩子選擇一些特長,而不能不針對孩子的特點,不征求孩子的意愿,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特長教育興趣班、提高班,這樣剝奪孩子玩耍的時間,會湮沒孩子的個性。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正常心態,但是不要期望孩子能夠通過興趣班成為美術家、音樂家、舞蹈家……而應該通過上特長班,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和素質。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專家認為,在培養孩子藝術情操的同時,也應該把孩子帶到大自然,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尤其需要接近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課堂。在那里,可以啟發孩子的好奇心,促進孩子的探索精神,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極大好處。孩子成材是多方面的,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點,尊重孩子的意愿,重點培養孩子的性格及創新精神。同時要善于發現和引導孩子的特長,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