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患病毒性心肌炎后,會出現精神差、臉色蒼白、全身乏力等癥狀,還會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熱等病癥表現,少數病情嚴重的患兒會出現心率增快、氣促、肝肺腫大、血壓下降、四肢發冷等心源性休克表現。
1、發病前1—3周或數天有上感、腹瀉、嘔吐、腹痛、發熱等前驅癥狀。
2、小兒精神差,臉色蒼白,全身多汗,上腹部有不適或疼痛感,全身乏力。
3、癥狀嚴重時可有浮腫、氣促、活動受限等心功能不全表現。
4、少數可突發心衰、肺水腫、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腦綜合征。
5、心臟大小正常或增大,心音減弱,第一心音低鈍,甚至胎心音或奔馬律。
6、心率增快、減慢、頻發早搏。
7、個別病例心前區可聽到Ⅰ—Ⅲ級收縮期雜音,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積液體征。
8、嚴重病例可有氣促、紫紺、肺部濕羅音、肝腫大、浮腫等心衰體征和脈細微,血壓下降、皮膚花紋、四肢厥冷等心源性休克表現。
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居室讓小兒臥床休息,減輕心臟負擔,減少耗氧量。患兒需要臥床靜養一段時間,等病情好轉,心影縮小后再開始活動。如果患兒疼痛難忍、煩躁不安,可以適當使用鎮痛藥。
1、臥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臥床休息至熱退后3-4周,減少心臟負擔及耗氧量。心臟擴大及并發心力衰竭者,更應絕對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心影縮小再開始逐漸活動。
2、鎮靜及鎮痛處理: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心前區痛、膚痛及肌痛時,應及時處理,可用解痛鎮靜藥。
3、控制心力衰竭:并發心力衰竭必須及時控制,由于心肌炎對洋地黃制劑極為敏感,易出現中毒現象,故多選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劑,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藥,對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張長期使用偏小的維持量,直至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為止。利尿藥的使用要注意補鉀,防止誘發嚴重心律失常。
4、腎上腺皮質激素:經一般治療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環衰竭未能控制及有嚴重心律失常者,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內)一般不宜應用,因激素有抑制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力。
5、維生素C的應用:維生素C有促進心肌病變的恢復、改善心功能、緩解癥狀和糾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
預防病毒性心肌炎,關鍵要徹底治愈流感、水痘、風疹等原發疾病。平時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按時預防接種傳染疫苗,提高機體免疫力。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如電影院、市場等,并根據氣溫變化注意加減衣服,減少忽冷忽熱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預防,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著手:
1、要根據氣溫變化來給小兒增減衣物,預防感冒,同時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中醫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2、根據臨床觀察,80%的心肌炎復發病人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炎,因此積極治療上述疾病是防止心肌炎復發的重要措施。
3、對于上學的孩子來說,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避免功課過勞,因為心臟是最怕勞累的器官之一。
4、在飲食調理方面,要合理飲食,不暴飲暴食,少吃燒、烤、煎、炸食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在患病時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有心臟毒性的藥物,平時也可根據個人的體質用中藥湯水食療調理,最好在中醫師當面望聞問切后辨證指導食療。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臟引起的心肌炎癥。心肌炎的輕重程度相差懸殊,臨床表現極不一致。輕癥心肌炎病變范圍小,癥狀不多,患兒可以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或在做心電圖檢查時才被發現。可有食欲不振、乏力、不愿活動、煩躁不安;較大的孩子才會訴說胸悶、心慌。重癥心肌炎可出現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發生心源性休克時,可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手指、腳趾發紫,皮膚發涼、潮濕、多汗,脈搏細弱和血壓下降等,急性充血性心衰時,常見咳嗽、咯血、喘憋、面色及口唇青紫;較大的孩子可以訴說頭暈、心慌,檢查時可發現心率加快、心率減弱,肝臟可因充血而腫大,下肢浮腫等。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