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可通過接種麻疹疫苗來預防或消除的傳染病。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疫苗后,已控制了麻疹大流行。
麻疹疫苗保護期理論上可終身免疫,如果接種免疫成功,至少可保護20年。但保護期和免疫是否成功有關。而且,由于冷鏈等原因,許多地區的兒童即使接種了,也未必起到免疫效果。加上流動人口,疫苗接種覆蓋不全,使得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一旦有一個病例輸入便會引起暴發流行。
如最近美國流行麻疹疫情以及本次北京麻疹疫情和麻疹疫苗接種覆蓋率較低有關。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地區群體免疫率低于足以構筑有效免疫屏障92%的水平,便會引起暴發流行。
1)8月齡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齡為8月齡,再免疫年齡為7周歲。也可8月齡初免,1.5-2歲再免疫1針以減少初免失敗的易感者。
2)沒有注射過麻疹疫苗而又與麻疹患者密切接觸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種疫苗者:可應用丙種球蛋白,但這種免疫力一般只能維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觸麻疹患兒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無禁忌的8月齡以上兒童必須接種各種麻疹疫苗。
其效果受多方因素影響。麻疹疫苗的質量是關系到否有效預防和控制麻疹的關鍵,但必須要有冷鏈設備及科學的管理以及正確地實施接種。
1、疫苗血清學效果:注射疫苗1周后開始產生抗體,1個月達高峰,陽轉率在95%以上。
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學效果與免疫后血清學效果一致,即抗體陽轉者可免于發病。
3、應急接種的效果:當麻疹野病毒感染時,病毒要先通過呼吸道粘膜屏障,再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清,潛伏期約7-14日。接種疫苗的途徑與自然感染不同,一般在接種后第7日抗體開始產生,比感染后產生抗體的時間短得多,這正是流行時可以采用應急接種的辦法控制流行的根據。當某地發生麻疹流行時,盡快給周圍的接觸者進行應急接種可以起到減少發病、阻止流行的作用。
預防接種麻疹疫苗會有兩種不良反應:
一種是一般接種反應,有可能是局部反應,也有可能是全身反應。
如:在注射部位出現短時間的燒灼感和刺疼的感覺,還有個別兒童在接種后5 ~12天會出現發燒或皮疹,但很快就會消失。輕微發熱,精神不振,不想吃東西,哭鬧等 ,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應,一般來說,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種反應輕微,時間也比較短,也不需要做任何特殊處理 。個別可能會高燒,應及時就醫,遵醫囑給予對癥治療。
另一種是異常反應。
異常反應發生原因跟個人體質有很大關系,一般表現為暈厥、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接種疫苗后全身感染等。過敏體質兒童容易發生異常反應,父母應該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醫生說明。
1、接種前:讓孩子休息好,可以洗個澡,換身干凈舒適的衣服。和接種醫生有個良好的溝通互動,如果孩子正在發熱,或曾經有疫苗注射過敏史,或者正在服用抑制免疫的藥物,家長都需要及時將情況告訴醫生。
2、接種后:不要立刻離開接種室,觀察30分鐘,如果孩子沒出現什么異常情況再回家。接種完后不要劇烈運動,接種部位注意清潔,尤其天氣炎熱時防止感染。
對麻疹疫苗反應的護理總結
1、麻疹接種反應是接種以后6~12天寶寶發燒,發燒一般不超過38.6度,身上會長些紅疹,不多,如果多的要警惕麻疹病毒引起的蕁麻疹,這個就要用抗生素了。所以如果寶寶身上的紅疹較多就要去醫院了。
2、一般麻疹疫苗接種反應不需要吃藥,只要給寶寶物理降溫,多喝溫開水,能喝糖鹽水更好。
3、麻疹疫苗接種以后的發燒會持續1~2天,部分寶寶有3天,如果超過3天沒退燒就要去醫院了,看看是不是別的原因引起的。
4、另外要講下麻風疫苗不良反應和幼兒急疹護理上一個很大的不同:麻風疫苗的發燒不能通過少穿衣服等方式降溫,一來這種燒不會太高,不需要這種降溫,二來其中有風疹,這種疹子就是不能見風著涼。
1)妊娠期的婦女。
2)對青霉素和雞蛋有過敏史或類過敏反應者。
3)伴有發熱的呼吸道疾病、活動性結核、血液病、惡病質和惡性腫瘤等。
4)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5)個人或家族有驚厥史和腦外傷史。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