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機理是父母稟賦虛弱,或孕后將養失宜,以致胞臟虛損,胎養不足,而生長遲緩。
典型癥狀: 胚胎發育慢(70%) 胚胎停止發育(70%) 氣血虛弱(83%)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80%) 血熱(70%)
常見分型有腎氣虧損、氣血虛弱、陰虛血熱。
一、腎氣虧損
素稟腎虛,或孕后房事不節,損傷腎氣,胎氣內系于腎,腎精不足,胎失所養而生長遲緩,遂致胎萎不長。
二、氣血虛弱
素體氣血不足,或孕后惡阻較重,氣血化源不足,或胎漏下血日久耗傷氣血,沖任氣血不足,胎失所養,以致胎萎不長。
三、陰虛血熱
孕婦素體陰虛,或久病失血傷陰,或孕后過服辛辣食物及辛熱暖宮藥物,以致邪熱灼傷陰血,胎為邪熱所傷,又失陰血的濡養,因而發生胎萎不長。
多見于孕婦平素體質虛弱或有慢性病,或懷孕早期妊娠嘔吐較劇,持續時間較長,進食少,胎兒缺乏營養而致發育遲緩。本病治療預后較好,胎妻不長相當于西醫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鑒別診斷
1、根據腹部增大緩慢,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但胎兒存活,胎心、胎動較弱萬超提示胎兒的雙頂徑等徑線小于妊娠月份。
2、需與死胎相鑒別。
B超、血液生化檢查或染色體檢查。
胎萎不長西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胎萎不長中醫治療
辨證主要依據伴隨的全身證候、舌象、脈象等確定證型,指導治療。治療重在補脾胃,滋化源,養精血,益胎元。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若發現畸胎、死胎情況時,則應下胎益母。
一、腎氣虧損型
主要證候: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溫,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先天稟賦不足,或孕后將養失宜,腎氣衰弱,精血乏源,則胞脈失養,故胎不長養;腎虛則髓海不足,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腎虛外府失養,故腰酸膝軟,倦怠無力;腎虛陽氣不足,故形寒畏冷,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腎氣不足之征。
治療法則:補腎益氣,填精養胎。
方藥舉例:壽胎丸加黨參、覆盆子、桑椹子。
二、氣血虛弱型
主要證候: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身體羸弱,頭暈心悸,少氣懶言,面色蒼白,舌淡,苔少,脈細弱。
證候分析:胎氣本乎血氣,孕后血虛氣弱,則胎元內失氣血濡養而生長遲緩,故孕母腹形小于妊娠月份;氣血虧虛,機體失于充養,故身體羸弱;血虛心腦失養,故頭暈心悸;氣虛陽氣不布,故少氣懶言;血虛氣弱,肌膚失榮,故面色蒼白。舌淡,苔少,脈細弱,為氣血不足之征。
治療法則:補氣養血育胎。
方藥舉例:胎元飲加續斷、枸杞子。
三、陰虛血熱型
主要證候: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顴赤唇紅,手足心熱,煩躁不安,口干喜飲,舌紅而干,脈細數。
證候分析:陰虛血熱,熱邪傷胎又胎失濡養,故胎萎不長,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虛熱上浮,故顴赤唇紅;陰虛內熱,則手足心熱;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安;陰虛血熱;津液不足,故口干喜歡。舌紅而干,脈細數,也為陰虛血熱之征。 治療法則:滋陰清熱,養血育胎。
方藥舉例:保陰煎加枸杞子、桑椹子。
本病治療中,懷疑有染色體病變、病毒感染、射線傷害等情況時,應于孕16周后作出產前診斷,防止畸形胎兒的出生。
1、胎萎不長多因母體臟虛或孕期調養不當,故需適當增加營養和中藥辨證調服,增強孕母體質,有助胎兒生長發育。
2、胎萎不長除與死胎鑒別外,尚需診斷胎兒有無畸形或生理缺陷,可作B超、血液生化檢查或染色體檢查。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