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統計,約有1/3的孕婦會產生嚴重程度不等的下肢靜脈曲張或微血管擴張。而且在懷孕時期,曲張的靜脈不只出現在雙腿,在身體其它部位,例如頸部及會陰部也可能會出現。造成這種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懷孕時體內荷爾蒙改變
增加的黃體素造成血管壁擴張,再加上懷孕吋全身血流量會增加,使得原本閉合的靜脈辦膜分開,造成靜脈血液的逆流。
2、胎兒和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
胎兒和子宮隨孕期的增加而變大,壓迫骨盆腔靜脈和下腔靜脈,使得下肢血液回流受阻,造成靜脈壓升高,曲張的靜脈也會越來越明顯。
3、家族遺傳或孕期過重
有家族遺傳傾向,血管先天靜脈辦膜薄弱而閉鎖不全,或是孕其目體重過重等,都是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
另外,準媽最關心的莫過子是否會對胎兒或母體造成影響。根據研究發現,孕期靜脈曲張并不會造成孕婦及胎兒全身性循環系統的障礙。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之下,如果有下肢靜脈壓痛、發熱、紅腫等情況(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或深部靜脈栓塞),或同時合并有發燒、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情形,有可能是下肢靜脈的血栓流至肺部,造成肺部靜脈栓塞,這些情況都需要迅速就醫。
1、若是患有下肢靜脈曲張,那么腿部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
2、雙下肢廣泛水腫患肢疼痛,運動時加劇,有時靜止時疼痛,夜間加重。
3、肢體有異樣的感覺,肢體發冷,肢體潮熱,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患肢變細,變粗皮膚有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等一系列靜脈曲張的癥狀。
4、會出現腿部痙攣、腿抽筋,如睡覺時小腿抽筋等。
5、下肢靜脈曲張的表現癥狀在早期無明顯變化,有些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常常感到患肢沉重、脹痛、易疲勞,休息后可緩解一些。
6、下肢靜脈曲張的病程長者,癥狀會為小腿下端、踝部皮膚有色素沉著、瘙癢、濕疹。部分靜脈曲張患者可并發血栓靜脈炎,局部下肢靜脈曲張的癥狀呈紅腫硬塊、壓痛。
7、腿部有酸脹感,靜脈曲張患者晚上重,早上輕皮膚有色素沉著,顏色發暗皮膚有脫屑、瘙癢、足踝有水腫。傍晚腳踝或膝蓋處可有輕微腫脹。
·不提重物
提重物會增加準媽媽下肢的血液循環壓力,使靜脈壓升高。
·睡覺時左側臥位
這種體位能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進而減小雙腿靜脈的壓力。
·休息時墊高雙腿
無論是白天小憩還是夜間睡眠時,準媽媽都可以適當抬高雙腿,幫助下肢靜脈血回流。
·適當按摩
按摩腿部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液淤積在靜脈內,還能順便預防下肢水腫。這項光榮而不艱巨的任務可以交給準爸爸來完成。按摩方法無一定之規,只要準媽媽感覺舒服就可以了。
靜脈曲張來了怎么辦?
靜脈曲張除了外觀不好看,嚴重時還會感到肢體發脹、酸痛、麻木和乏力。對此,上述預防靜脈曲張的幾種做法一樣好用,另外,可以穿著彈力襪。選擇合適的醫用彈力襪是很關鍵的,穿上后應該感覺踝部壓力最大,小腿次之,膝蓋以上最小,并且不影響膝關節活動。同時,還要注意襪子的彈力,懷孕中晚期為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應選擇低壓彈力的,治療則應使用中壓彈力的。彈力襪在出售醫療器材的商店可以買到。
一、管好體重!不僅是準媽媽體重,胎兒體重也要保持在理想范圍內;
二、避免久坐!坐位工作時每隔半小時起身休息、活動;
三、步行鍛煉。每天至少半小時以上,步行時小腿肌肉泵的擠壓可以促進下肢的靜脈血液回流;
四、左側臥位。懷孕中后期,左側臥位有助于減輕增大的子宮對腹腔內深靜脈的壓迫;
五、彈力襪輔助。對于孕期出現下肢浮腫和輕度靜脈曲張的準媽媽,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醫用彈力襪。
1.對孕婦
孕期靜脈曲張基本不會影響孕婦的循環系統。只有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孕婦會突然出現下肢疼痛、發熱、紅腫現象,并伴有發燒、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癥狀,這可能是肺部靜脈栓塞的病癥,需要及時就醫。
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多數孕婦的靜脈曲張癥狀會在產后的3到4個月之后好轉并逐漸康復,而且靜脈曲張導致的腿部疼痛、瘙癢的癥狀比較少見。但如果產后靜脈曲張一直沒有好轉,則需要及時就醫。
2.對胎兒
孕婦出現靜脈曲張并不會影響胎兒的全身循環系統。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