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細胞,干細胞是生命的種子,它會分化成人體的各種細胞,結出各種不同的果實——血液細胞,神經細胞,骨骼細胞等等。隨著科技的發達,醫學專家研究出利用臍帶血中的干細胞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干細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項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這些細胞可以通過分裂維持自身細胞的特性和數量,又可進一步分化為各種組織細胞,從而在組織修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近三十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造血干細胞(HSC),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可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以及遺傳代謝性及先天性疾病。因此,臍帶血已成為造血干細胞的重要來源,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是寶貴的人類生物資源。
(1)配型成功率高
目前,我國兒童白血病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五,近幾年數據統計表明,兒童白血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果寶貝不幸患病,需要做干細胞移植,那么,保存下來的自體臍帶血很快就能為寶寶提供配型完美的干細胞。而且由于臍帶血以冷凍方式保存,需要時可以直接使用,還能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治療時間。同時也免去了免疫排斥的危險,移植成活率高,治愈率高。
此外,保留臍帶血還可以為同胞弟妹留存一份希望。相較于異體移植,同胞兄弟姐妹間配型雖然難及自體移植的成功率,但也有約25%的成功率。
(2)潛在醫學價值大
理論上講,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是可以長期保存的,若干年后完全可用于醫療服務。從未來的發展看,臍帶血干細胞在將來的醫學世界可能會發揮更大的醫學價值:它將是器官克隆的種子;修復衰老組織器官,抵抗人體衰老的手段;是攻克癌癥的“秘密武器”;神經脊髓損傷的治療也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3)增殖能力更強
臍帶血的造血干細胞未受到放射、藥物、毒物、病菌或其他環境污染,增殖能力較骨髓內的強。采集也較容易、無痛苦,不會對產婦及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
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癥
心腦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修復和恢復、缺血性中風
神經性疾病:腦性麻痹、缺氧缺血性腦病、自閉癥、創傷性腦損傷、脊髓損傷、聽力損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阿爾茨海默氏病(老年癡呆)
惡性疾病:乳癌、腎癌
先天性疾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癥、Becker型肌營養不良、囊性纖維化
其他疾病:1型糖尿病、艾滋病、軟骨修復、重癥肢體缺血
首先,臍帶血中干細胞的數量有限,通常45公斤以上的兒童就用不了了。其次,我國兒童每年新發白血病約4萬例,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三,而在這些白血病病例中,大約80%屬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其中約80%的孩子不需要移植,只用化療即可治愈;剩下少部分白血病兒童,多數也不建議使用同基因的自體臍帶血干細胞,而是盡量選擇父母骨髓,以免出現因基因問題,導致疾病復發的可能。
臍帶血是有用的,但自存臍帶血沒有必要。專家介紹,保留臍帶血的初衷,是為了利用其繁殖能力較強的造血干細胞,為患者移植,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紅斑狼瘡等疾病。然而,自留臍帶血在治療這些疾病方面的優勢并不明顯。
首先,是臍帶血的主人患上述病癥的幾率本身比較低,這直接導致臍帶血可能永遠無用武之地。
其次,即使孩子得了白血病,也未必能用得上自己的臍帶血。因為白血病與遺傳因素也有點關系,或許他的干細胞本身就有點什么問題。其他遺傳性疾病也一樣。
最后,臍帶血是在一出生時就保存的,它里面沒有免疫的條件存在,沒有對抗白血病的作用,療效并不好。
不過臍帶血還是很有用的,比如,一個患者白血病復發,生存希望就很小,此時如果其同胞保留了臍帶血又能與其匹配,那么移植效果將很好。因此,專家建議,可以把臍帶血捐到公共庫里,讓有需要的人使用,避免了肢體跟肢體移,使用率也大大增高。
目前,符合相關規定的機構,全國只有北京、天津、山東、上海、浙江、廣東、四川7家臍血庫。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