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即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環,形成敗血癥,最后局限于腦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膜病變。
流腦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進入呼吸道黏膜,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過咳嗽、打噴嚏等繼續傳播,若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進入血液循環,在血液中繁殖形成毒血癥,進一步侵犯腦組織和脊髓外的被膜,引發腦脊髓膜炎。流腦一般好發于小年齡段兒童,每年的3-5月是發病高峰期,特別是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容易感染,家長應特別注意。
流腦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初期癥狀與感冒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燒、咽喉疼痛等,數小時后身體開始出現血性皮疹,一般伴有頭痛、嘔吐,隨后出現高燒、抽搐,嚴重的還將伴有休克、腦水腫、昏迷等癥狀。流腦起病很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發展到嚴重期,一旦耽誤治療,死亡率較高。
這種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其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多,突然出現40℃左右,常于肩、肘、臀部等皮膚受壓部位出現出血性的、大小不一的瘀點、瘀斑,有的出現抽搐,重者可出現休克。如果是小寶寶的話,通常發病較急,容易發生驚厥或有煩躁、尖叫、雙目呆滯、拒奶、嘔吐,囟門未閉者可見前囟飽滿。
病菌存在于患者和帶菌者的鼻咽部,借飛沫經空氣傳播;但由于該病菌在體外抵抗力差,容易死亡,因而僅限于近距離或密切接觸時傳播。
通常來說,流腦一般病程為7-10天左右,具體還是要看流腦患者出現的癥狀及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常見的治療方法如下:
1、脫水劑的應用
下列藥物應交替或反復應用:①20%甘露醇。②25%山梨醇。③50%葡萄糖。④30%尿素。以上藥物按具體情況每隔4~6小時靜脈快速滴注或靜推一次,至血壓恢復正常,兩側瞳孔大小相等,呼吸平穩。用脫水劑后適當補液,使患者維持輕度脫水狀態。腎上腺皮質激素亦可同時應用,以減輕毒血癥,降低顱內壓。
2、亞冬眠療法
主要用于高熱、頻繁驚厥及有明顯腦水腫者,以降低腦含水量和耗氧量,保護中樞神經系統。氯丙嗪和異丙嗪肌注或靜推,安靜后置冰袋于枕后、頸部、腋下或腹股溝,使體溫下降至36℃左右。以后每4~6小時再肌注一次,共3~4次。
3、呼吸衰竭的處理
應以預防腦水腫為主。如已發生呼吸衰竭,除脫水外則應給予洛貝林、可拉明、回蘇靈等中樞神經興奮劑。亦可用氫溴酸東莨菪堿靜注,可改善腦循環,有興奮呼吸和鎮靜作用。必要時作氣管插管,吸出痰液和分泌物,輔以人工輔助呼吸,直至患者恢復自動呼吸。
流腦的預防是重中之重,其具體措施有:
1、“三曬一開”,殺滅病菌。“流腦”的病原體——腦膜炎雙球菌有怕冷、怕熱、厭氧的特性。所以,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流通的環境中不易生存。“三曬一開”就是常曬太陽、曬被褥、曬衣服,居室常開窗通風,以達到殺滅該病病菌的目的。
2、預防接種,增強免疫力。6個月至2歲的寶寶是“流腦”易感人群,需要重點保護。除了在流行季節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外,還可以接種流腦多糖體菌苗,提高對“流腦”的免疫能力,接種疫苗后免疫時間可維持一年以上。
3、及時發現,早期隔離。在“流腦”好發季節,如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的發熱、頭痛、嘔吐時,須引起警覺,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為“流腦”的要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人或與病人密切接觸者要嚴密觀察,以防止該病擴散、傳播。
醫生提醒廣大嬰幼兒家長,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及身邊環境衛生,不要帶孩子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可讓孩子少量飲用淡鹽水或用淡鹽水漱口。另外,也可給孩子注射流腦疫苗進行預防。
流腦具有起病急、變化多、病情重、流行廣、傳播快的特點,流腦通常來勢兇猛,而且病死率高,危害性非常大。流腦起病急驟兇險,若搶救不及時,常于24小時內危及寶寶生命。
流腦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不超過一周。流腦病毒傳染性極強,多發于小寶寶,6個月至2歲的寶寶因為寶寶自身抵抗力差最容易感染。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