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于能幫助降溫。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于平時,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毛巾濕敷,用溫毛巾擦寶寶四肢,或用濕毛巾敷額部,幫助退熱。
藥物退燒一般選擇退熱貼、退熱栓劑,也可以選用口服溶液劑型或者顆粒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藥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反復多次給寶寶喂水,盡量讓寶寶臥床休息。對發熱的孩子采取上述退熱措施的同時,應密切觀察寶寶的其它情況,如有沒有咳嗽、精神狀況好不好等等,溫度過高則要去醫院就診。
注意:新生兒期寶寶發熱一般不宜采用藥物降溫;嬰幼兒一般感染所致的發熱最好先采用適當的物理降溫措施。但對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兒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
當發燒較高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孩子舒服一些: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于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多喝水:有助于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低溫室法:將病兒置于室溫約為26℃的環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使其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以利降溫,需少穿衣服。有條件者,可采用空調降低室溫。這種方法適用于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寶寶發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就不能使用低溫室法。
1、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
用法: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 次,每4小時1次,每24小時不超過5次。
優點: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鐘內就能產生退熱作用。副作用相對比較小,對胃腸道基本沒有刺激,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沒有影響,沒有腎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較高。對2 歲以下的孩子,醫生通常習慣用這種藥物。而且它可與牛奶、果汁同服。
缺點: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控制退燒時間約為2—4小時。
2、布洛芬
用法:可用于嬰幼兒的退熱,緩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輕度頭痛、咽痛及牙痛等。按體重一次5—10mg/kg,需要時每6—8小時可重復使用,每24小時不超過4次。
優點:它和對乙酰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兩種退熱藥,也是較為安全的退燒藥。它的優點是退熱平穩且持久,控制退燒時間平均約6小時左右,最高可達8小時。而且它對于39℃以上的高熱退燒效果比對乙酰氨基酚要好。
缺點:有輕度的胃腸道不適,偶有皮疹和耳鳴、頭痛、影響凝血功能及轉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腸道出血而加重潰瘍的報道。還有報道說它在脫水、血容量低和心輸出量低的狀態下偶見可逆的腎損傷,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癲癇發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于3歲以上高熱的孩子。
用藥注意事項
1、一般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要間隔4—6小時。但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可適當積極退熱。
2、退燒藥的劑型很多,包含片劑、水劑、栓劑和針劑,可根據孩子的年齡選用適當的劑型。但打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除非過高的體溫,一般不用。
3、常用的退燒藥有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嚀、泰諾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
用藥禁忌
1、分清發燒原因選用合適藥物: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準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藥都一股腦用上。
2、退燒藥不能混著吃:常有很多爸媽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以下,會產生新的問題。爸媽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發燒時小兒新陳代謝加快,營養物質和水的消耗大大增加。而此時消化液分泌卻減少,消化力減弱,胃腸運動減慢。所以發燒小兒的飲食原則,第一是供給充足的水分,第二補充大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第三供給適量的熱能和蛋白質,而且要以流質和半流質飲食為主,少吃,多餐。
1、流質飲食
(l)牛奶 可供給孩子蛋白質,如果加些米湯,還可以供給小兒一些碳水化合物。
(2)米湯 大米煮爛去渣,水分充足,便于小兒腸胃吸收。
(3)綠豆湯 綠豆性涼,有清熱解毒祛暑的作用。
(4)鮮果汁:
①西瓜汁,夏季用。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除煩的作用。
②鮮梨汁,秋冬用,有潤肺、清心、止咳、祛痰等作用。
③鮮桔汁,有祛濕、化痰、清肺、通絡作用。
(5)藕粉、杏仁粉、代乳粉等營養米粉。
2、半流質飲食
如稀飯、蛋、面片湯等。患病急性期多用流質食物,恢復期或退燒期多用半流質食物。發燒患兒食欲不好,不要勉強喂食,但要注意補充水分。患兒發燒期內不要突然增加他過去沒有吃的食物,以免造成腹瀉。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