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腦損傷多有銳器或火器直接造成,均伴有頭皮裂傷、顱骨骨折、硬腦膜破裂和腦脊液漏;閉合性腦損傷為頭部受到鈍性物體或間接暴力所致,往往頭皮、顱骨完整。
其早期表現(xiàn)為:
1、 保養(yǎng)嬰兒時手腳時常打挺、有力屈曲或伸直,好象很有力;
2、 滿月后頭老往后仰,扶坐時豎不起頭;
3、 3個月無法抬頭;
4、 4個月緊握拳,拇指緊帖手掌;
5、 5個月俯臥位是前臂無法支撐身體;
6、 6個月扶立時尖足,足跟無法落地;
7、 7個月不會發(fā)ba 、ma音;
8、 8個月無法獨坐;
9、 頭和手頻繁抖動;
10、整日哭鬧或過分安靜,喂養(yǎng)困難。
1、腦震蕩
腰椎穿刺檢查顱內壓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不含血、白細胞。頭部X平片檢查和CT檢查無異常。
2、腦挫裂傷
腦脊液檢查腦脊液中有紅細胞或血性腦脊液。頭部CT了解有無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有無中線移位及除外顱內血腫。頭部MRI了解具體損傷部位、范圍及周圍水腫情況。
3、彌漫性軸索損傷
頭部CT可見大腦皮質和髓質交界處、胼胝體、腦干、內囊區(qū)有多個點或片狀出血灶。頭部MRI可精確反映出早期缺血灶、小出血灶改變。
4、腦干損傷
腦脊液多呈血性。頭部X線平片多伴有顱骨骨折。頭部CT可顯示腦干有點片狀高密度區(qū),腦干腫大、腦池受壓或閉塞。MRI能精確顯示病變部位及范圍。
1、腦震蕩
有明確外傷史及一過性意識喪失、逆行性遺忘臨床癥狀,無明顯生命體征改變,亦無陽性體征。
2、腦挫裂傷
根據(jù)外傷史、傷后有較長時間昏迷。存在神經系統(tǒng)陽性體征和頭顱CT表現(xiàn)可明確診斷。
3、彌漫性軸索損傷
明確顱腦外傷史,傷后及出現(xiàn)意識障礙、可有瞳孔大小變化,無明顯神經系統(tǒng)局灶性定位體征,頭顱CT可無明顯異常。
4、腦干損傷
傷后即出現(xiàn)昏迷并進行性加重、瞳孔多變、早期發(fā)生呼吸循環(huán)功能衰竭、出現(xiàn)去大腦強直及雙側病理征陽性。
小兒腦外傷多因跌傷、車禍與運動事故所致。在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下,可以引起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顱內腦組織損傷三種
1、常見的顱腦損傷
(1)腦震蕩
這是一種輕型腦損傷,占小兒腦外傷絕大部分。受傷后出現(xiàn)短暫的神志恍惚或意識喪失,歷時數(shù)秒至10余分鐘不等,清醒后可有反應遲鈍、嗜睡,及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緩慢等現(xiàn)象。但一般情況穩(wěn)定,很快恢復正常。有些小兒嗜睡時間較長,但過后神志清醒,可無任何后遺癥。
(2)腦挫裂傷
意識障礙較腦震蕩為甚。頭痛嘔吐劇烈,嬰幼兒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且持續(xù)時間長。大多數(shù)在傷后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內發(fā)生早期癲癇,還有顱內壓增高及腦神經損傷的定位癥狀,如頸項強直、偏癱、失語、失明、抽搐等。
(3)腦子損傷
昏迷時間較長,常有抽搐、呼吸、脈搏、血壓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高熱可達40度以上或體溫不升;瞳孔雙側不等大或散大,時大時小,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隨時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
(4)腦內血腫
它是顱腦損傷后的顱內出血所致。特急性常在傷后3小時內,急性在傷后3天內,亞急性在傷后3周左右,慢性在傷后3周以上,均可出現(xiàn)腦內血腫。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加劇、惡心、嘔吐頻繁。其次為意識障礙,出現(xiàn)昏迷。累及運動區(qū)時引起偏癱、失語。可出現(xiàn)腦疝癥狀,瞳孔大小不對稱。
2、處理措施
(1)嬰幼兒受傷后有哭泣是一種好現(xiàn)象,表示有意識感覺,如無哭鬧現(xiàn)象,可用玩具逗傷兒,如傷兒伸手拿取,即表示有正常的表現(xiàn)。
(2)如果用各種方法都不能引起傷兒的反應,即應特別注意觀察,如有嘔吐或睡眠時間過長,呼喚不應時,應立即送醫(yī)院救治。
(3)如傷兒的耳、鼻有血性液體外流時,不要用棉花或紗布填塞,也不要沖洗,有條件的話,用消毒棉簽拭凈流出液。
(4)如有腦組織脫出者,不能將腦組織送入傷口內,同時避免直接壓迫包扎,應在傷口周圍用清潔柔軟布墊高形成保護圈,或用干凈的飯碗蓋住脫出的腦組織,然后再包扎。
(5)發(fā)生頭皮血腫時,不要用藥酒涂搽或揉搓推拿局部,這樣出血會更厲害。
(6)用紗布繃帶加壓包扎或用冰塊、冷水外敷、促使血管收縮、阻止繼續(xù)出血。
(7)應讓患兒臥床安靜休息,24小時內認真聽取患兒的訴說。如有惡心、嘔吐、頭痛明顯,煩躁不安或長時間的睡眠,呼叫患兒不應或反應遲鈍、要立即送醫(yī)院救治。
了解受傷及傷后經過,觀察頭部傷痕,如有意識障礙、頭痛、惡心、嘔吐、瞳孔改變等,應及時送醫(yī)院
(1)意識障礙。腦外傷都有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傷后意識障礙程度分為意識模糊、嗜睡、朦朧、昏迷(淺昏迷、深昏迷)。淺昏迷時小兒對光、聲等的反應消失,強刺激也不能喚醒,但部分淺或深的反射仍可存在,有同四肢舞動或譫語等。
(2)頭痛。多數(shù)為全頭痛。如頭痛持續(xù)加重,同時伴有意識變化,則應考慮顱內損傷。
(3)嘔吐。顱內出血刺激迷走神經或前庭系統(tǒng),引起嘔吐呈噴射性。當急性顱內壓增高時,有頻顰嘔吐。腦震蕩、腦挫裂傷、顱內血腫,都可以出現(xiàn)嘔吐。
(4)瞳孔變化。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多提示傷情嚴重。瞳孔不等大,可見于一側動眼神經原發(fā)性損傷或顱內血腫所致的腦疝。
(5)小兒如外傷頭部,并伴有上述兩癥狀,家長必須盡快將傷者送往醫(yī)院救治。醫(yī)生根據(jù)傷兒情況為明確診斷,可能進行頭顱骨拍片、頭部超聲波及CT等檢查。醫(yī)生在檢查結果出來后,再作出治療方案。
有腦損傷的寶寶發(fā)育風險更大,更要做好早期干預,應從出院后開始,才能預防和減輕傷殘的發(fā)生。早產兒愈早出生,發(fā)育愈不成熟,新生兒期發(fā)生疾病愈多,腦損傷越嚴重,最常見有呼吸窘迫綜合征、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窒息、感染、低血糖和營養(yǎng)不足等等,影響大腦的正常發(fā)育。早產兒腦損傷典型表現(xiàn)為腦室旁白質軟化,容易引起對稱性痙攣性下肢癱,嚴重的早產兒腦病,可引起上下肢腦癱和智力低下,并可有視聽障礙和癲癇。
而胎齡較大的早產兒或出生以后疾病較少的寶寶,如果沒有明顯的腦損傷,發(fā)育風險將較小,如果進行早期干預,絕大多數(shù)能發(fā)育得更好。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