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水平提高,讓孩子樂于攀比
以前孩子都上不起學,有些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甚至需要孩子的勞動力,根本無法產生攀比心理。現(xiàn)在,隨著全面進入小康生活,大部分人都不會存在溫飽問題。一旦生活富足,父母就會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吃穿用品。在生活方面,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于是也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全都盡量滿足,長期下來,自然而然就會使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2.過分溺愛滋生攀比心理
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而父母則很溺愛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正確合理,也不顧次次滿足孩子會產生什么樣的壞處,父母都選擇直接順從。這種沒有限度的溺愛、順從,使得孩子產生了不當?shù)呐时刃睦怼?/p>
3.孩子多是天真幼稚的天性
小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極大的好奇心理、極強的模仿能力,再加上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人生觀,無法辨別是與非、好與壞、美與丑以及善與惡,這些都是小朋友產生攀比心理的心理因素,但是這些因素經常父母忽略。
4.家長太過自卑
雖然21世紀已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但仍有部分的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生活并不富足,無法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父母擔心孩子因此而被人看不起,所以每當孩子向父母開口要東西或要零花錢時,父母會不加考慮地直接同意。認為即使生活條件再不好,也不能耽誤孩子,這也是誘發(fā)了小朋友攀比的病態(tài)心態(tài)。
攀比心理也分好與壞,按它們造成的結果不同,分為:
· 正性攀比
所謂正性攀比,就是指能產生積極作用的攀比。正性攀比往往能指引孩子產生積極向上的正當競爭,會使孩子主動樂觀的解決問題、奮發(fā)向上。比如在學習成績上的攀比,這一次考試成績沒有超過xx同學,下一次一定要超過他;比如孩子比賽拿到了獎品,心里想:我比全班同學都厲害,是第一名,下次還要拿獎品等等,都是正性的攀比心理。父母正確的指引,只會產生正能量,進一步促使孩子主動用心的學習。
· 負性攀比
所謂負性攀比,就是指只會產生負能量的或者盲目自大的攀比心理。比如“我擁有的都比別人的好,鞋子衣服只穿名牌的”;比如出去吃飯只吃高檔飯店的,如外國料理、披薩等等;比如玩具也要別人沒有的:手機、平板等;或者隨意夸大自身沒有的條件,比如“我爸是局長”、“我家開勞斯萊斯”等等。這種攀比都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消極的心理,會使孩子不把“小聰明”用在學習上,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如隨意打罵其他孩子、偷父母的錢等等。
1.攀比心理在特定情況下暫時性能起積極性作用。
攀比是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擁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識,它在特定的情況下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攀比心理會給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
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由量變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質變的,家長、教師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會給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今日的孩子要求你買漂亮的書包才愿上幼兒園,明天要求買高檔玩具,后天就要求買其它的東西,長此以往,當不能滿足其要求時孩子就不聽話了,麻煩事也就來了。因此,攀比心理也會給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
家長要引導孩子在積極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學習、品行、技能等,切勿讓孩子往追求物質、不良行為等方向發(fā)展;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以正當方式,通過個人努力來贏過別人;同時要注意別讓孩子壓力過大,防止鉆牛角尖,必要時要安慰他,讓他放松心情。心理專家認為,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
事實上,孩子提出每一個"我也要……"都是經過縝密思考的,這時家長就要注意正確引導。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種資源。
當孩子提出越來越多的"我也要"時,建議家長做到"四應四忌":應言傳身教忌單純說教;應合理引導忌過分溺愛;應培養(yǎng)好習慣忌隨心所欲;應正視優(yōu)缺點忌厚此薄彼。
1家長、教師要把握其程度,適時給與鼓勵,保護童心。
幼兒是正發(fā)育的幼苗,需要家長、教師的灌溉培育,澆水過多會使幼苗淹沒,營養(yǎng)過剩會停滯不前,因此,家長、教師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適時給予鼓勵,保護其童心。例如:幼兒剛上幼兒園怕陌生人、新環(huán)境,不愿上學,家長就可采取買與小朋友同樣的書包來鼓勵其上幼兒園,要抓住幼兒攀比心理適可為止,鼓勵向上。
2年輕父母不要過分疼愛獨生子女,防止出現(xiàn)攀比慣性。
作為父母不要給孩子一切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很容易養(yǎng)成幼兒過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嬌生慣養(yǎng).姑息遷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慣性,以致變成賄賂幼兒,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育。
3從家長、教師自身做起,從小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俗話說:大狗爬墻,小狗學樣。這說明了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長、教師的正確教導。幼兒的成長是在你的身邊開始的,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教師應從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著攀比別人的心理,要時刻為幼兒做表率。
4運用合理的方法來處理攀比問題。
當幼兒出現(xiàn)攀比現(xiàn)象時,作為家長、教師應當視其情況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來處理幼兒的攀比問題。
給家長的建議:以身作則、避免過分溺愛、正確開導、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點、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1.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忠實粉”,最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各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消除攀比心理,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小朋友。
2.不要對小朋友的要求滿口應允,過分的溺愛,只會影響他健康的身心發(fā)展。應該啟發(fā)孩子以能服人,增強個人能力,而不是僅僅以物質條件來欺負別人。
3.父母不要過分夸大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在意孩子的缺點,指引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4.小朋友有攀比心理并不可怕,但父母不能任意縱容這種心理自由發(fā)展。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式,指引孩子追求健康的“攀比心理”,比如智力、能力上的攀比等。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