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妊娠20周后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水腫,嚴重者出現(xiàn)頭暈、頭痛、眼花、視物模糊、黃疸,甚至抽搐、昏迷。
臨床表現(xiàn):
1.腦部癥狀頭痛、頭暈、眼花、耳鳴、疲倦和意識改變在子癇前期重度患者中較常見。這些癥狀的出現(xiàn)表明腦部血流灌注減少。
2.視力障礙癥狀包括由于視網(wǎng)膜動脈的痙攣、水腫、剝離導致的視力模糊、復視、暗點、失明。其病理生理也是由于枕部皮質的血管痙攣、缺血和出血造成的。
3.胃腸道癥狀由于水腫、出血導致肝臟的血管周圍纖維囊(Glisson囊)膨脹,造成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和咯血,嚴重者可導致肝破裂。
4.泌尿及征狀由于腎臟動脈血管痙攣可導致少尿、無尿、血尿等。
5.高血壓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標志。是指持續(xù)血壓升高至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
6.蛋白尿是指24小時尿蛋白超過了300mg或者隨機尿樣分析尿蛋白(+)。在于癇前期的早期,蛋白尿很少量。蛋白尿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加重,通常發(fā)生在高血壓和體黿增加之后。
7.水腫是一個早期的、非特異性的子癇前期體征。一般為凹陷性水腫,自踝部開始逐漸向上延伸,經(jīng)休息后不緩解。
8.體重異常增加部分患者無明顯水腫表現(xiàn),但體重每周增加0.5kg以上,或每月增加2.7kg以上,表明有隱性水腫存在。
9.抽搐與昏迷在子癇前期重度的基礎上,患者可發(fā)生抽搐或伴有昏迷。典型發(fā)作過程為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瞬即頭扭向一側,牙關緊閉,繼而口角及面部肌顫動,數(shù)秒鐘后發(fā)展為全身及四肢強直,雙手緊握,雙臂屈曲,迅速發(fā)生強烈抽動。抽搐時呼吸暫停,面色青紫。持續(xù)l-1.5分鐘抽搐強度減弱,全身肌肉松弛,隨即深長吸氣,發(fā)生鼾聲而恢復呼吸。抽搐發(fā)作前及抽搐期間,患者神志喪失。抽搐次數(shù)少及間隔時間長者,抽搐后短期即可蘇醒;抽搐頻繁,持續(xù)時間較長者,往往陷入深昏迷。在抽搐過程中易發(fā)生各種創(chuàng)傷。如唇舌咬傷、捧傷甚至骨折,昏迷中嘔吐可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嚴重病例合并有胸腔積液、腹水、肺水腫、心力衰竭及胎盤早剝等,各有其特異的表現(xiàn)。
1.妊娠期高血壓孕
前血壓正常,妊娠20周后出現(xiàn)血壓≥140/90mmHg,并于產后12周恢復正常,尿蛋白(-);少數(shù)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適或血小板減少,產后方可確診。
2.子癇首期
(1)輕度:妊娠20周以后出現(xiàn)血壓≥140/90mmHg,尿蛋白≥300mg/24h或隨機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適、頭痛等癥狀。
(2)重度:妊娠20周以后出現(xiàn)血壓≥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隨機尿蛋白≥(++),血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或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升高;持續(xù)性頭痛或其他腦神經(jīng)障礙、視覺障礙,持續(xù)性上腹不適。
3.子癇
子癇前期孕婦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
4.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子癇首期
高血壓孕婦妊娠20周以前無尿蛋白,若出現(xiàn)尿蛋白≥300mg/24h;高血壓孕婦孕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壓進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L。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
妊娠前或妊娠20周以前舒張壓≥90mmHg(除外滋養(yǎng)細胞疾病),妊娠期無明顯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診斷高血壓,并持續(xù)到產后12周以后。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需要做哪些檢查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檢查主要包括一下六個項目,具體內容如下: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需要做哪些檢查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檢查主要包括一下六個項目,具體內容如下:
1.血液檢查
(1)正常妊娠期血細胞比容(HCT)<0.35,先兆子癇時可>0.35,提示血液濃縮。
(2)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而且隨病情加重而呈進行性下降。
(3)重度先兆子癇若尿中大量蛋白丟失,致血漿蛋白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4)血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腎功能受損;谷丙轉氨酶(ALT)升高和纖維蛋白原下降提示肝功能受損;心肌酶譜異常表示心臟受累。
(5)重度先兆子癇可出現(xiàn)溶血,表現(xiàn)為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血膽紅素>20.5μmol/L,而LDH的升高出現(xiàn)最早。若出現(xiàn)DIC,則有相應改變。
(6)對子癇患者應查血、電解質和血氣分析,可了解有無電解質代謝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
2.尿液檢查
根據(jù)尿蛋白異常程度來確定病情嚴重程度。尿比重若>1.020提示有血液濃縮,若固定在1.010左右,表明有腎功能不全。先兆子癇患者尿鏡檢多為正常,若有多數(shù)紅細胞和管型,應考慮為急性腎衰竭或腎臟本身有嚴重疾患。
3.眼底檢查
視網(wǎng)膜小動脈可以反映全身臟器小動脈的情況。視網(wǎng)膜動靜脈管徑比正常為2∶3,妊高征時為1∶2,甚至1∶4。嚴重者伴視網(wǎng)膜水腫、滲出和出血,甚至視網(wǎng)膜剝脫。
4.心腦監(jiān)測
對重度先兆子癇、子癇患者做心電圖和腦電圖檢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心、腦異常。對可疑有顱內出血或腦栓塞者,應作CT(或MRI)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
5.B型超聲檢查
定期B型超聲檢查觀察胎兒生長發(fā)育,可及時發(fā)現(xiàn)FGR,并可了解羊水量和胎盤成熟度。羊水量減少,如羊水指數(shù)(AFI)≤5cm,胎兒發(fā)育小于孕周,子宮動脈、臍動脈血流高阻,均提示胎兒缺氧,應積極處理。
6.胎心監(jiān)護
自孕32周后應每周行胎心監(jiān)護,了解胎兒情況。若無激惹試驗或縮宮素激惹試驗結果可疑者應于3天內重復試驗。
臨產患者,若宮縮應激試驗異常,提示胎兒缺氧,對產程中宮縮不耐受,應及時作剖宮產終止妊娠。
7.胎肺成熟度
胎肺成熟是胎兒出生后能否存活的基本條件。胎肺是否成熟對先兆子癇的處理影響較大,了解胎肺成熟度,適時終止妊娠,有利于減少孕產婦并發(fā)癥和減少因早產所造成的圍生兒死亡。目前常作羊膜腔穿刺取羊水作羊水振蕩試驗(FST)和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L/S)測定等。如胎肺成熟,可終止妊娠。
根據(jù)病史及臨床體征基本可作出先兆子癇的診斷,但須通過上述各項檢查,才能確定全身臟器受損情況,有無并發(fā)癥,以確定臨床類別及制定正確處理方案。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因概要: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是:胎盤的免疫屏障作用、胎膜細胞可抑制NK細胞對胎兒的損傷、母體內免疫抑制細胞及免疫抑制物的作用等免疫機制;子宮張力過高及合并有全身血管病變導致胎盤淺著床;細胞毒性物質和炎性介質等可能引起血管內皮損傷;遺傳因素;營養(yǎng)缺乏;胰島素抵抗等因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詳細解析:
病因
1.免疫機制
妊娠被認為是成功的自然同種異體移植。胎兒在妊娠期內不受排斥是因胎盤的免疫屏障作用、胎膜細胞可抑制NK細胞對胎兒的損傷、母體內免疫抑制細胞及免疫抑制物的作用,其中以胎盤的免疫屏障作用最重要。研究發(fā)現(xiàn)患本病者同種異體抗原如滋養(yǎng)葉細胞抗原超負荷,影響子宮胎盤血管床的發(fā)育和重鑄過程;母胎免疫平衡失調、封閉抗體產生不足、蛻膜細胞對NK細的抑制作用減弱,防護性免疫反應降低,巨噬細胞被激活,釋放細胞因子含量增加,造成毛細血管高凝狀態(tài)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本病患者夫婦、母嬰HLA-DR4出現(xiàn)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夫婦HLA共享亦顯著增加。
2.胎盤淺著床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常見于子宮張力過高及合并有全身血管病變的孕婦,其發(fā)生可能與導致“胎盤淺著床”有關。
3.血管內皮細胞受損
細胞毒性物質和炎性介質如氧自由基、過氧化脂質、腫瘤壞死因子、極低密度脂蛋白等可能引起血管內皮損傷。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失時血管內皮源性舒張因子分泌減少,血管內皮收縮因子產生增加,導致收縮因子和舒張因子比例失調,致使血壓升高,從而導致一系列病理變化。鑒于胎盤在妊娠中的特殊作用,認為這些毒性因子可能來源于胎盤。
4.遺傳因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家族多發(fā)性提示該病可能存在遺傳因素。
5.營養(yǎng)缺乏
已發(fā)現(xiàn)低蛋白血癥、鈣、鎂、鋅、硒等缺乏與先兆子癇發(fā)生發(fā)展有關。
6.胰島素抵抗
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認為胰島素抵抗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但尚需進一步研究。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