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的成長發育中,幼兒營養是家長十分關心的話題。1歲開始,小朋友便開始成長發育,對不同種類的營養的需求隨之增加,甚至超過成年人的需求量。特別是學齡前,這個階段是小朋友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及時補充均衡、充足營養有助于孩子的發育發育,更給其未來健康奠定結實的根基。
熱能
正常幼兒每日總熱量的需求為每千克體重420千焦耳,而且各種供能營養素之間應保持平衡,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重量的合理比值十分重要,其中蛋白質供給的熱量應占總熱量的25%~35%,碳水化合物占50%~60%。
蛋白質
幼兒需要的蛋白質相對較成人多,而且要求有較多的優質蛋白質,因為幼兒不但需要用蛋白質進行正常代謝,而且還需要用他來構成新的組織,所以蛋白質是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供給蛋白質3~3.5克。
脂肪
脂肪是體內重要的供能物質,有利于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幼兒脂肪代謝不穩定,儲存的脂肪易于消耗,若長期供給不足,則易發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和各種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癥。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供給脂肪3克左右。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幼兒熱能的主要來源。若供應不足,則引起體重降低。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碳水化驗室合物10克左右。
礦物質
幼兒期各種礦物質的需要量與嬰兒期相似,但鋅,碘的需要量較嬰兒期有明顯的增加。幼兒每日需鋅10毫克,需碘70微克。
維生素
幼兒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較嬰兒期也有所增加。幼兒期每日需維生素A 1000~1500國際單位,維生素B1 0.6~0.8毫克,維生素B2 0.6~0.8毫克,尼克酸6~8毫克,維生素C 30~40毫克,維生素D 10微克。
水
幼兒對水的需要量取決于熱量的需要,并與飲食的質和量心臟腎臟濃縮功能等有關。小兒年齡越小需水量越大,因此幼兒期對水的需要量相對比嬰兒期減少,每日每千克體重需水125毫升。
1)營養不良初期,身高并無影響,但隨著病情加重,骨骼生長減慢,身高亦低于正常。輕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無食欲,腹瀉、便秘交替。合并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時,可有凹陷性浮腫、皮膚發亮,嚴重時可破潰、感染形成慢性潰瘍。重度營養不良可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如心臟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
2)由于營養不良的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種感染,如反復呼吸道感染、鵝口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嬰兒腹瀉常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循環。營養不良可并發自發性低血糖,患兒可突然表現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體溫不升但無抽搐,若不及時診治,可致死亡。
1、體重超標
兒童一旦出現營養過剩,脂肪就會在體內堆積起來,從而引起體重超標或肥胖。而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肥胖史越長,各種代謝障礙就越嚴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幾率就越高。
2、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
性早熟可能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盲目進補、過量攝入激素有關。而一些營養補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兒童性早熟的激素,這些激素可能會擾亂兒童自身的內分泌狀態,從而引起性早熟。
3、齲齒
有研究指出,兒童進食過多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狀食物,這些食物的營養物質也會在乳牙邊積累,變成了齲齒的溫床,從而引起齲齒。
4、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
肥胖兒童經常受到同伴的嘲笑、捉弄,因此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容易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自我封閉、孤獨、逃避社交等等,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1、主食與零食不可偏頗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視,一味亂給或一點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美國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分的重要補充。
2、母乳與輔食相得益彰
現在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優點不容置疑,母乳可滿足4~6個月嬰兒所需所有營養素,然而4~6個月以后,其所含鐵質、葉酸、維生素、鈣等營養素就顯得相對不足,若不適時添加其他食物,孩子不僅長不好,而且有患貧血、佝僂病等疾患的可能。
專家建議,當孩子長到4—6個月時(體重約7公斤),應合理添加輔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如蛋黃、米粥、面片、肉末、肝泥等。要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逐漸安排,切忌貪多。
3、貴食與殘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習慣于用價格的高低來衡量食品的貴賤,以為價格越貴的食物對寶寶越是有益,其實,價格普通的奶、蛋、肉、豆類、果蔬及糧食才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類細胞組織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則含有豐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價格昂貴的奶油蛋糕??傊?,選擇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為小兒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則來定,與價格無直接聯系。
4、水果與蔬菜結合完美
有些家長認為水果營養優于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喜于接受,因而輕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實,水果與蔬菜各有所長,營養差異甚大??偟膩碚f,蔬菜比起水果來對寶寶的發育更為重要。拿蘋果與青菜來比較,前者的含鈣量只有后者的1/8,鐵質只有1/10,胡蘿卜素僅有1/25,而這些養分均是孩子生長發育(包括智力發育)不可缺少的“黃金物質”。當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故兩者應兼顧,互相補充,不可偏頗,更不能互相取代。
5、食物與情緒適時調整
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郁、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易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等。
6、葷食與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人們把動物性食物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豐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多吃。家長在給寶寶配餐時,可做到肉、菜各半,葷素搭配。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7、進食與飲水并駕齊驅
重視進食,忽視飲水是不少家長存在的又一喂養誤區。水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與代謝活動,包括食物的消化、養分的運送、吸收到廢物的排泄,無一能離開水。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相對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間,應給孩子一定量的水喝。
給水時注意不要給孩子茶水、咖啡、可樂等,而以白開水、礦泉水為宜。
8、軟食與硬食兼施
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后價月,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后,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干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腦又美容。
香菇人乳湯
食譜原料:
香菇、人乳
制作方法:
將水發香菇洗凈,擠去水,放入碗內,倒入母乳,放上蔥白。取一只鋁鍋,倒入開水適量,放入盛有菇、乳的碗,隔水燉15分鐘取出,揀去渣。
適用人群:4-6個月嬰兒
健康提示:
人乳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初乳具有預防早期僂病、預防新生兒貧 血,還有極強的殺菌作用;另外還含有新生兒所需要的全部物質;人乳中的生長因子多抵40種左右,因此能促進嬰兒免疫系統的發展,并保證其成年后能抵御有害 物質的侵擾,防止消化道功能紊亂;人乳含有的能鎮靜助眠的天然嗎啡類物質,嬰兒吃奶后可以很快入睡,并在睡眠中加快生長。
小麥大棗粥
食譜原料:
浮小麥50克,大棗6枚,糯米60克。
制作方法:
1、將浮小麥、大棗、糯米分別洗凈,去雜。
2、所有原料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要點】
給寶寶食用時可根據寶寶口味加糖。
適用人群:嬰幼兒食用
健康提示:
浮小麥即小麥未成熟的穎果,以水淘之,浮起者為佳。其主要含多量淀粉及B族維生素等,性味甘涼,有止汗作用,用治療自汗、盜汗,可免去患者過多損失津汁。糯米味甘,性微溫,能補脾胃,益脾氣。大棗益氣和血,養心安神。
百合粥
食譜原料:
百合50克,蓮子30克,糯米100克,紅糖少許
制作方法:
1、 將百合、蓮子洗凈,同置鍋中,加水適量;
2、 與糯米同煮成粥,粥成加紅糖煮沸即可。
注意:百合、蓮子和糯米都要煮爛,使粥細膩軟爛。
適用人群:7-9月寶寶
健康提示: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其中含淀粉、蛋白質、脂肪、多種生物堿、鈣、磷、鐵等成分,與糯米同煮成粥,睡前食用,或分早、晚兩次食用,可潤肺、清心安神,控制孩子夜間啼哭。
栗子茯苓棗粥
食譜原料:
栗子、大棗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
制作方法:
1、將茯苓研細,大棗去核;
2、將大米煮沸
3、下大棗、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
適合人群:2-3歲寶寶。
健康提示:
1、栗子(板栗)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健脾益腎、厚補胃腸;
2、大棗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功效;
3、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補脾利濕,寧心安神作用;
4、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健脾養胃。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