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義
指在智力條件、語言肢體行為、情緒表達,與感官等多方面表現尤為特殊的兒童。特殊兒童群體的“特殊”性體現在它囊括了落后和超前于正常兒童發展,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兒童。
2、狹義
指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上存在缺陷的殘疾兒童,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缺陷兒童”和“障礙兒童”。
在特殊兒童的教育中,應當根據不同特殊兒童的身心狀況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考慮兒童正常器官代償的同時,充分利用其發展正常的能力來彌補先天缺陷。但不管面對什么狀況的特殊兒童,在教育和生活中都需要家長和老師耐心細致的指導,教育進度可適度放緩。同時對于特殊兒童取得的細微進步都加以鼓勵,關心并及時疏導特殊兒童的不良情緒,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以正確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同伴、家人和社會。
1、盲童
(1)由于盲童具有視覺缺陷,認知途徑有限,可以通過教授盲文來幫助盲童聯系概念與實物。
(2)通過提高交流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帶領盲童熟悉周邊環境,以幫助他們在黑暗中展開日常生活。
(3)幫助盲童加強除視力缺陷之外,其他代償能力的發展,如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動作的協調能力,可采用音樂體育等小活動來進行能力訓練和提升。
2、聾啞兒童
聾啞兒童可以通過助聽器的輔助來進行訓練,配合著發音,看嘴型的練習,逐步學習說話和寫字,慢慢突破語言交流的障礙。在教育聾啞兒童時,要尤為關注聾啞兒童視覺狀況和動作精細度。由于聾啞兒童在交流時具有障礙,因此更要多為他們提供與人交流的機會。
3、肢體殘障兒童
肢體殘障兒童在智力發展上無異于正常兒童,他們在學習中雖然由于身體殘疾因素比正常兒童要更加艱難,但只要有頑強的毅力,同樣可以取得不亞于正常兒童的學習成果。因此對于殘障兒童的頑強意志要多加支持鼓勵,培養他們克服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困難的毅力。體育鍛煉在增強兒童意志的同時也讓身體更加結實,以此來彌補生理上的殘缺,促進正常器官代償能力的發展。
1、自卑
由于自身的缺陷,此類孩子更容易偏向自卑。他們不情愿接受自己殘缺的一面,在正常兒童面前總是感到低人一截,擔心同學和老師會投來異樣的眼光。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健全時,往往也為自己的不幸感到悲憫,為命運的不公感到憤懣。而現實生活帶來的挫折又一次次挫敗他們競爭的勇氣,來自于升學、就業和社會傳統的偏見,令一些特殊兒童愈加自卑沉淪。
2、孤僻
缺陷給特殊兒童帶來了與正常兒童之間的隔閡,他們常常無意識地將自己排除在正常兒童之外,漸漸形成了獨處的習慣,只愿與自己的同類伙伴交往。長此以往養成了封閉、孤獨的性格,往往為人孤僻、敏感、內向,只考慮自己而不顧及他人,并且缺乏合作意識。
3、依賴
一些特殊兒童的家長對孩子的缺陷感到自責,認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內心倍感愧疚,所以對孩子過多地呵護和照顧,漸漸促成了孩子依賴的習慣。對孩子太過于照顧的后果,會讓孩子養成了懦弱依賴的性格,變得難以正常表達,也不愿和他人相處,時刻要專人照料。最后使孩子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無法達到目的時就暴躁、蠻橫,無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學習,對于一些可以獨立完成的事也一味依靠他人完成。
4、痛苦沮喪
有的特殊兒童長期沉溺在由生理缺陷帶來的負面情緒中,整日憂郁沮喪,喪失了直面挫折的勇氣,這阻礙了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進步。
5、敏感多疑,自尊心強
常 常對他人的行為產生誤解,總是憑著感性思維對事物表象加以推測、臆想。即便面對與自己無關的事物,也會顯露出懷疑、抵觸的情緒,并且十分明顯地表現在面部 表情和語言中。由于自身缺陷,他們渴望他人尊重的同時也害怕別人會歧視自己,他人稍微顯露出不尊重就會刺痛他們的內心。
作為特殊兒童的家長,首先自身應該要先疏導心情,不要使消極,苦悶的情緒來主導自己的行動。其次家長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根據特殊兒童常有的心理問題來對癥下藥,一一解決,這樣會令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在這些條件之下,家長的引導方式有:
1、面對現實,勇于接受
(1)教育孩子正確地看待自身缺陷,要勇于接受和面對現實。命運對于每個人都是相對公平的,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苦難,用一些勵志正面的故事來激勵孩子,帶來希望和理性的種子,使孩子遠離怨天尤人的思想。
(2)當他們受到惡意的語言攻擊和侮辱時,要給孩子信心與勇氣,面對惡意傷害不卑不亢,要學會適度容忍,但也勇于理直氣壯地批評和反駁這些人的惡行。不把自己缺陷看成令自己低人一等的軟肋和恥辱。
2、提供任何學習的機會
抓住任何能夠讓孩子得到學習的機會,即便在求學路上困難重重,也要克服一切困難去上學。殘疾兒童學校能夠更加符合特殊兒童的需求,當地沒有此類學校的話也可以申請進入普通學校。實在無法上學,也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堅持文化知識的學習,知識是能夠改變和充實生命的力量。
3、呵護有度,減少依賴
特殊兒童由于自身缺陷渴望他人的關懷和幫助,家長要提供必要的身心上的呵護,但要適度,既要鼓勵孩子同時也要培養其獨立能力。通過給孩子講一些殘疾人的勵志故事來鼓勵孩子自強自立,遠離依賴心理。尤其是在孩子面臨困難時,要鼓勵孩子堅強面對。千萬不能過度憐憫和保護,衰減其意志。
4、積極鼓勵,循序漸進
對特殊兒童的要求不要過于苛刻,給孩子樹立力所能及的目標,給予孩子自信心,不吝嗇鼓勵和精神支持。使孩子在實現一個個目標的過程中積累信心,樹立追求成功的精神。
5、參加各種群體活動
支持孩子融入集體,特別是參與多為特殊兒童參與的活動。不但能夠幫助孩子豐富生活,擴大視野,更能夠使孩子在于同伴的相處中學會為人處事、待人之道的社會能力。特殊兒童也需要友情,切不可過分保護而禁錮孩子的人際交往。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