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通過對血Ca、P、骨源性堿性磷酸進行檢查,即可診斷是否患有佝僂病。具體的解決方法有血生化檢查、尿鈣檢測、X線骨齡攝片等。
· 實驗室檢查
1.血生化檢查:其結果可作為早期診斷一個重要指標。
2.尿鈣測定:患兒會出現堿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升高的情況。一般來說,經多次檢測才能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
·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骨齡攝片:通過該檢查,可以發現患兒骨齡落后。
2.長骨骨骺端X線攝片:通過該檢查,可以發現骨骺端增寬、骨質疏松等異常現象。
一、精神神經癥狀:
精神神經癥狀主要表現為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并且由于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發。
二、骨髂表現。
1、頭部。
(1)顱骨軟化:這是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多見于3~6月嬰兒。
(2)頭顱畸形:“方顱”、 “鞍狀頭”或“十字頭”
(3)前囟大,閉合遲,可遲至2-3歲才閉合。
(4)出牙晚,可延至1歲出牙,或3歲才出齊。嚴重者牙齒排列不齊,釉質發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胸型呈雞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僂病“手鐲”與“足鐲”。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內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彎曲:可有脊柱側彎或后凸畸形,嚴重者也可見骨盆畸形(髖外翻),女性嚴重患兒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難產。
三、其它表現:
還有一些其他的表現,如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比較緩慢,語言發育比較落后,貧血。
1.攝入VD量不足
孩子生長發育所攝入的VD(外源性),大多來自于食物。在通常情況下,食物中的VD含量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母親喂養不當,就更容易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
2.陽光(紫外線)不足
紫外線照射為孩子獲得充足VD3(內源性)的重要途徑。充足的室外活動,使得孩子的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下,從而獲得足夠的VD3。而由于存在城市高樓遮擋、空氣環境污染等情況,也使得部分家長不愿意待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導致孩子整日閉門不出。
3.生長發育速度過快
由于寶寶生長發育過快,其體內的VD含量不足以供給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得寶寶患佝僂病幾率加大。相對于正常的孩子而言,早產兒、雙胞胎、患有疾病的孩子更易患佝僂病。
4.慢性疾病和藥物的影響
如果寶寶患有慢性疾病等癥狀,在服用藥物的時候,可能會影響鈣、磷的吸收,從而導致佝僂病。
5.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
母乳中所含的Ca、P比為2:1,寶寶攝入營養更易吸收;而牛奶中因磷含量過高,反而不易被寶寶吸收。所以,采用牛奶喂養的寶寶其患佝僂病的幾率較高。
治療佝僂病主要通過補充VD,并且使用鈣劑來加以輔助。目的是為了防止骨骼的畸形和復發。根據患兒在不同時期的狀況表現來分為早期、活動期以及恢復期,所采取的治療方式由所不同。
· 活動期佝僂病
為了控制患兒的病情活動和預防畸形,需要根據其臨床的具體表現進行積極治療。
1.輕度
服用VD20-30萬IU,需要1次口服或者肌注,每隔1個月,可以再服用1~2次,與此同時,可持續服用1-2個月的鈣劑,每天2-3次,每次0.5-1克,持續服用1~2月。
2.中度、重度
維生素D20-30萬IU需要1次口服或者肌注,每隔1個月,可以口服或肌注2-3次;鈣劑可持續服用2-3個月,每天2-3次,每次0.5~1克。
· 恢復期佝僂病
可以通過勤曬太陽和增加營養的方法。這一時期,可以停止服用維生素D,但是要注意的是,為了防止復發,冬春季節需服用維生素D20-30萬IU,一次性口服或肌注。一般有效期為2-3個月,為避免出現VD中毒,應當停止維持劑量口服,平時勤曬太陽便可。
佝僂病如果發生在兒童身上,對兒童健康成長有不少的影響,做好佝僂病的預防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預防佝僂病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來進行:
1、注意母親的孕期保健:母親在孕期里,需要加強營養,平時多補充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D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及動物肝臟等,同時也要注意適當曬太陽,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制劑。
2、母奶喂養:母乳不僅含有抗體,能提高寶寶身體免疫力,同時,母乳中所含的鈣、磷比例適當,使奶中的維生素D及鈣均易于被寶寶吸收,減少寶寶患佝僂病的可能性。
3、適當曬太陽:曬太陽用于防治佝僂病既經濟又有效。一般如每天堅持曬太陽2小時左右,就能滿足小兒對維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滿月后就可以開始曬太陽,并且每天逐漸增加曬太陽的時間。但要注意:夏天曬太陽時最好在樹蔭下,避免日光直曬;冬天不可隔著玻璃曬太陽,以防紫外線被吸收。
4、補充維生素D:小兒每天的維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為400-600單位每天如能保證供給這一劑量,多可預防佝僂病的發生。混合喂養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開始添加維生素D,家長應仔細計算每天經配方奶或強化奶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后,予以補充;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須補充的劑量。此外,對營養不良、體質較弱及生長發育過快的孩子應注意補充維生素D以防發生佝僂病。
佝僂病與中醫“五遲”、“五軟”相似。中醫認為,是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養失宜,脾腎不足,骨質柔軟所致。治宜調理脾胃。
1、排骨面條
組成:豬排250克,胡蘿卜25克,卷心菜50克,精鹽、味精適量,面條50克,豬肝25克。
用法:將排骨洗凈切塊下鍋。加清水適量,沸后撇去浮沫,置小火上煮約1小時,然后取出排骨。豬肝洗凈剁成泥,胡蘿卜、卷心菜洗凈切成米粒小丁。將胡蘿卜、卷心菜丁和豬肝泥人油鍋炒至呈牙黃色,加入排骨湯適量燒開,放人面條煮熟,加精鹽、味精調味。每日2次,溫服。
功效:補腎養血。
主治:小兒佝僂病,形體瘦弱無力,夜驚多汗,午后身熱者。
附注:本品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對小兒佝僂病有治療作用。
2、香菇雞
組成:香菇250克,母雞1只。
用法:二者一起用文火燒熟,每隔3—5日服食1次。
功效:補精填髓。
主治:佝僂病,生長發育遲緩,出現立遲、行遲、齒遲、語遲,倦怠乏力。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